近日,2023年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隆重召開。珠海大橫琴口岸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大橫琴口岸公司)申報的“智慧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高效建造關鍵技術”項目獲得了“2023年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獎項是對橫琴智慧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創新技術、綜合實力的高度肯定,充分展現了大橫琴口岸公司在智慧口岸建設實踐上取得的優秀成果。
橫琴智慧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高效建造關鍵技術成果以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開發工程為依托。該項工程是“一國兩制”下探索珠澳合作新模式的重大標志性工程,占地面積34.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31萬平方米,主要涵蓋口岸通關、綜合交通樞紐和配套商業開發三大功能體系。該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已于2020年8月18日開通運營;二期通關工程包括出境查驗場、入境查驗場和蓮花大橋改造工程,已于2023年9月26日實現部分車道開通試運行目標。
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開發工程項目先后獲得“2022-2023年度第一批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建筑學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廣東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鄉杯”等重量級獎項。
本次獲得“2023年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關鍵技術創新點在于:
一是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個基于“昆侖數字平臺”底座的的IBMS智能化集成系統,將橫琴口岸的22個子管理系統、2萬多臺智能化系統末端設備集中控制、統一管理,最大限度實現了信息匯集、數據共享、優化管理、應急預案的聯動,系統具備良好的穩定性、兼容性和可擴展性。
二是通過試驗研究獲得了橫琴濱海深厚淤泥層的水力耦合參數并闡明了其微觀結構演變機制,解決了深厚欠固結淤泥基本力學特性不清的難題,建立了基于應變速率效應的橫琴深厚淤泥連續性粘塑性本構模型并給出參數選取辦法,提高了計算效率為高效數值分析奠定了基礎,總結出“分區、分級、分階段”變形預警指標和超大規模異形基坑群分坑技術,解決了超大規模基坑的分區施做、工序優化和環境控制難題。
三是研發了一種長距離曲線段橋主梁頂推方法。采用差速頂推施工工藝,運用智能遠程控制系統進行頂推動態糾偏,解決了橫琴口岸蓮花大橋60m世界最小半徑曲線橋鋼箱梁跨路施工難題,實現了安全、快速、精準施工;
四是總結形成了大跨度大層高口岸主體結構塔式支撐架高支模施工技術、基于BIM技術的裝飾工程裝配化施工技術和機電設備模塊化安裝技術,助力實現口岸智慧化高效建造。
此次獲獎成果涉及智能化系統、超大規模基坑的分區施做工序優化、差速頂推施工工藝等多個領域,為解決行業關鍵技術攻關、服務建材工業綠色發展和國家重點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科學技術獎是經國家科技部批準設立、在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獎勵系列中,獎勵編號為“0199”,由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發起并具體承辦的面向全國范圍的行業科學技術獎項,每年評審授獎一次。該獎項在行業內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旨在表彰對我國建材與家居行業科技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促進行業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
對建設智慧口岸的卓越追求,離不開大橫琴口岸公司的堅守與創新。大橫琴口岸公司將繼續秉承開發建設橫琴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執著專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為指引,持續推動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提升,助力合作區建設高質量發展,構建城市美好生活。